中国三大涌潮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5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潮涌、广陵涛和钱塘潮。广陵涛:广陵涛盛于汉代到六朝,消失于公元766到799年唐代的大历年间。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的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故称广陵涛。钱塘潮: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潮涌、广陵涛和钱塘潮。

广陵涛:

广陵涛盛于汉代到六朝,消失于公元766到799年唐代的大历年间。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的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故称广陵涛。

钱塘潮: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

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也。

山东青州潮涌:早已消失,现在已观察不到。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

扩展资料:

广陵涛的消失:

枚乘的《七发》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正是广陵涛全盛之时,也是扬子江地形最适合洪涛发育的时期。身为吴王刘濞的文学侍从之臣,枚乘曾不止一次地陪同刘濞和诸多诸侯王登高台观赏,亲眼目睹过广陵涛撼人心弦的宏伟气势,才写出这样辉煌的不朽辞章。

此后,随着长江所挟带的泥沙日益淤积,长江口门日渐东移,广陵潮形成洪涛的条件越来越弱,以至消失。但这一自然过程,仍不时被人提起。例如时至东汉,王充在《论衡》里仍然写到:“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

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檀道济任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时,“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观涛”,也就是说,在泰州的江段上仍然可以看到广陵涛浪卷波涌的雄姿。

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依然在《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里,情不自禁地写出如下的句子:“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潮。”

尽管此时的广陵涛已是强弩之末,但尚未完全消失,所以李白仍然能在扬州城里看到广陵涛的余波。另一位稍后的诗人李绅,在《入扬州郭》诗前的小引里写道:“潮水旧通扬州郭里,大历以后,潮信不通。李颀诗‘鸬鹚山头片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

可见广陵涛完全消失是在唐大历年间,即公元766年以降,已是李白仙逝之后的事了。

钱塘潮观潮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

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钱塘潮种类:

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冲天潮、半夜潮、丁字潮、怪潮、鬼王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广陵涛

百度百科-钱塘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siree.com/j/1/2387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