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空间站如何防御恶意接近
大型空间站如何防御恶意接近?
地球周边的外层空间虽然非常巨大,但是航天器的轨道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比如同步通信卫星的轨道,就必须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高度定点后才可以正常工作,而地球赤道只有一圈,因此同步卫星轨道也只有一圈,只不过是一个半径又大了36000公里的圆圈。事实上还不仅仅只有一个圆圈的问题,因为赤道这一圈之下,陆地和海洋各自占据的区域也不平衡,除了极少数专门用来观测海洋和进行气象预报的同步卫星外,大部分同步卫星需要实质定位在陆地之上,或者工作范围南北基本是陆地区域的上空。一开始同步卫星数量还不多,轨道资源并不缺乏,但是到后来有几百上千颗同步卫星拥挤在赤道上空,特别是南北有陆地的赤道上空时,这个轨道资源就日益紧张了。当今一般要求同步卫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不能低于一度,也就是大约110公里的相互距离;而且国际上规定,只有老旧的同步卫星失效后,
所有方才可以再发射一颗新的同步卫星去替代原有的失效星;而失效星一般会产生漂移,逐步脱离原先的定位点。除了同步卫星轨道,过去大半个世纪,其他的轨道都谈不上特别的拥挤。比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除了少数同步星之外,其他星的轨道高度多在2万公里到2.2万公里,这个空间其实相当巨大,而且每套系统卫星数量也只有二三十颗,因此即使当今全球有各自独立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星座4套左右,但是基本没有轨道资源的争夺;需要争夺的只有导航卫星发射和接受电信号的频率争夺,采取谁先发射成功谁先占据最佳频道的原则。还有一个比较热门的传统轨道,就是极轨卫星,包括轨道高度在700公里以上的气象卫星和轨道高度在300公里以下的光学侦察卫星。这个轨道的卫星总数不是特别多,而且分为上下两波,因此也算不上拥挤。
真正宝贵的是载人航天的轨道资源。对载人航天来说,除非是载人到月球或者其他外星,大多数固定环绕地球飞行的载人飞行物,比如有人飞船、航天飞机和大大小小的空间站,一般轨道高度最高不超过500公里;正常轨道高度最低不低于300公里,而且都是倾斜近圆轨道。这样做主要是防止轨道高度太高。失去地球固有磁力线对危险宇宙射线的屏蔽,也不至于轨道高度到300公里以下,频繁遭遇稠密大气层对载人飞行物的急剧减速下坠效应。而且倾斜近圆轨道,也很少和极轨气象或者侦察卫星交汇,原本是最为安全合理的轨道。但是偏偏有人对这个有限的安全载人轨道也要硬抢,这就是某种叫做星链的、所谓的新式卫星群。实际上作为现代通讯,地面上有移动网络;太空中有轨道极高的同步通讯卫星和海事卫星。根本用不到使用周期非常短的什么所谓星链,
毕竟星链的平均轨道高度只有几百公里,受到上层大气层阻力的减速下坠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星链的使用寿命都不长,平均只有一两年。如果要确保随时有效,就必须大量地密集发射,但是平均寿命又短,最终只能是制造大量低轨道垃圾,疯狂占据原本属于安全载人航天的非常有限的轨道资源。除了这一点,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星链自己的说法是,遇到国际空间站之类就会自动躲避。谁信这话才是活见鬼了!星链卫星本身就不大,每个只有几百公斤,可以携带变轨的燃料非常有限,恐怕一两次变轨就会导致燃料用完,无法继续变轨,甚至维持正常轨道都难;何况一个卫星准确变轨容易,让一连串的“卫星车队”都准确变轨谈何容易?因此说白了,发射大量低轨道的星链,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强占非常有限的近地轨道载人航天资源的一个隐蔽措施。
毕竟到2025年之后,已经严重老化、内部异味熏人的国际空间站,必然要报废坠落,而超级大国和一帮所谓的盟友,又根本无力发射新的大型空间站。在这种状况之下,如果其他大国维持全球唯一的长期空间站,必然是整个西方咽不下这口气的。在明显的羡慕嫉妒恨之下,自然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别想拥有;如果你一定要拥有,我搞建设不行,故意搞危险的轨道接近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还是有足够条件的。而所谓的星链未来就是干这种脏活的最好的现成体系。现在从50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突然排队冲下来,而且还是冲下来两次,就是一种早期测试或者说是提前进行威慑,如果不采用有效的应对或者说是防御措施,那么以后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多到你无法正常维持大型空间站,某些势力的卑鄙目的也就到达了。
在地球表面,没有安全保障的海外利益随时都会归零。今后在太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安全防护的太空资产也会随时被人算计归零。因此对极为宝贵的,价值动辄上千亿元的大型空间站进行有效防护,有效遏制恶意轨道接近,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个问题先不说在技术上如何防御,首先应该把自家的态度向国际上亮明,这就是如果任何外来轨道物,接近到我的大型空间站的最小安全范围之内,那么就可以判定为有意的入侵,大型空间站有权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非法接近方负担全责。这个态度必须先说清楚,否则每次接近都必须让巨大的空间站主动躲避,这样就会耗费大量的燃料。大大降低空间站的正常使用寿命,即使真正的碰撞危险,并没有最后发生,
但是对手故意消耗或者有意威胁你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因此提前亮明态度非常必要,到时候别说勿谓言之不预。剩下的才是考虑如何进行真正的防御。前苏联曾经在礼炮系列小型空间站上试验过航空机炮。虽然也是一种打击手段,但是对相对速度惊人的轨道飞行物来说,如果等对手接近到几公里之内才开火防御,那么黄花菜都凉了。还有用太空机械手剪掉对手危险卫星太阳帆板的办法,但是这样做两者其实已经共轨飞行,原则上已经没有多大的防御意义。发射动能体进行直接碰撞?那么会产生更多的无规律飞行的碎片,反倒增加最终碰撞的几率。因此说到底,还是给大型空间站发射多个携带高能激光的护航舱最有效。这种护航舱平时可以和空间站对接飞行,也可以共轨护航。如果再有危险的接近,可立即发射高能激光对其进行警告或者直接击穿。就像护航驱护舰护卫航母一样,可以有效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威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