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大佬”杜月笙,这个流氓究竟有多牛
解放前的大上海,泥沙俱下,各色人群聚居于此,而杜月笙就是在这里成长为一代枭雄,称霸上海滩。
作为老上海的“地下皇帝”,除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之外,他还是位“财主”。杜月笙经由过程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聚敛了大量钱财。
据说,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旧上海,杜月笙就豪车成排,9辆汽车,司机和助手18个,光贴身保镖不下10个,杜月笙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7777(自古就说忐忑不安,7也是好兆头,不过别人的车牌是金条换的,他的车牌是别人送的),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而杜公馆每一年需要200万大洋,几乎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向来这样说,他深知“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句话的道理。也就因为这种做人原则,让杜月笙积攒下了足以让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向杜爷子借钱的借条,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借款人不乏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其中有张500根金条,还算是借得少的。
杜月笙一张一张地看,一张一张撕掉,女儿特别很是不解:“为何要撕掉?”杜月笙说:“不愿意你们去要钱,我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去打官司。”对于借钱这事,杜老爷子曾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济困扶危的事情,不做如虎添翼的事情。”如此看来,钱对于这位“皇帝”,还真是与人为乐的身外之物!
杜月笙虽为旧上海黑社会的大头目,身上有很多污点,但是,他也并不是漆黑一团。不为人知的是,“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在抗战中,也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多年,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义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数万人,自己也曾花钱买枪组织游击队,对抗日寇。
这位充满义气豪情的上海皇帝,一生不仅看淡钱财,还以博大的胸襟,让其他人都刮目相看。也正是这种为人的大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