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原理是什么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5
1、雷电的形成雷电主要是由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引起的。在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

1、雷电的形成

雷电主要是由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引起的。在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

在雷电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2、雷击灾害的形成

云内和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称为云间闪电或云闪,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称为云地闪电或地闪。云闪因其不能到达地面,一般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地闪。

地闪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在其泄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击灾害。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直接打在建筑物、构筑物及人畜身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毁坏和伤亡,称之为“直击雷”;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在其泄放通道周围产生电磁感应向外传播或直接通过导体传导,导致在影响范围内的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和电气装置,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毁坏,称之为“雷击电磁脉冲”。

我国是雷击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会因雷击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尤为重要。

3、雷电距离的判断

如果间隔时间是5秒钟,表示雷击发生在离人约1700米左右的位置;如果是1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见雷声,说明雷击位置就在人附近300米左右。当遇到雷暴天气时,我们可以记住每次听到雷声与看见闪电的时间间隔是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以此来判断雷暴是逐渐远离,还是即将临近,从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4、雷电伤人的几种方式及急救措施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雷电对人的危害与普通高压线路危害类似,只是危害程度更严重,因此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要立即对伤者进行抢救。

人被雷击中后,雷电电流通过人体泄放到大地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伤者身上是不带电的,这时不必担心施救者被电击。急救措施也类似于被电击后的急救方法,将伤者平躺在地,在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摩。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抢救。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siree.com/b/1/27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