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时代(晚古生代,距今亿~亿年)
古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是昆明鱼,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鱼。和昆明鱼一起出世的还有海口鱼,它们出现的时间大约是5.30亿年。经过1.20亿年漫长时间的演化,直至进入泥盆纪时,鱼类才像井喷一样涌现。它们很快就占据了整个海洋和陆地水域,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鱼类时代,历时1.60亿年。鱼类时代在地质历史上被称为晚古生代,它包含泥盆纪(距今4.10亿~3.54亿年)、石炭纪(距今3.54亿~2.95亿年)和二叠纪(距今2.95亿~2.51亿年)。
鱼类时代出现的鱼与其老祖宗昆明鱼全然不同。它们不属“温、良、恭、俭、让”之辈,而是“披盔戴甲”、“满脸杀气和霸气”的超级“杀手”,如盾皮鱼家族中的邓氏鱼,体长10米,重4吨,袭击猎物时的咬合力竟高达5000千克,是恐龙时代最厉害的霸王龙咬合力的2.7倍(霸王龙的咬合力为1360千克),是美洲短吻鳄鱼咬合力的5.2倍(美洲短吻鳄鱼的咬合力为963千克),是现代的鲨鱼咬合力的10倍(鲨鱼的平均咬合力以500千克计)。它们是当时海中的霸王,谁都吃。鱼类时代“英雄辈出”,除了霸王鱼——邓氏鱼以外,还有一种鲨鱼叫巨牙鲨,它比现代的鲨鱼还要长两倍,它的每一颗牙齿都像一把巨型匕首。它可能是当时的“二霸王”。所以,鱼类时代是鱼类真正“称王称霸”的时代。
当时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水域,都有大量的鱼类生存。鱼的种类也很多,有甲胄鱼、总鳍鱼、盾皮鱼、鲨鱼和肺鱼等。
泥盆纪时盾皮鱼家族中的邓氏鱼化石
泥盆纪时盾皮鱼家族中的邓氏鱼复原图
石炭纪巨牙鲨的牙齿
鱼类和三叶虫截然不同,三叶虫持续的时间虽然长达2.93亿年,可是后来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鱼类一直延续到现在,却依然保持兴盛。它们中的一支——硬骨鱼类,至今仍然“称霸”全球所有的水域。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消、有亡、有生、有长,它们在“变革”中求新生,在演化中促壮大。所以,鱼类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长盛不衰,在今天的所有水域,仍然是鱼类的天下。鱼类不但保持本身的不断壮大,还“促使”生物的演变和发展,有些鱼类演变成了别的动物,如有的总鳍鱼演化成了最原始的两栖类,这些两栖类又进一步进化成完全脱离水域的爬行类。
在鱼类时代,鱼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它们是庞大的消费者,必须要有比其更庞大的生产者,生产食物供它们食用,它们才能生存。因此,在鱼类时代,除了有大量鱼类以外,宏观海生无脊椎动物如腕足类、腹足类、珊瑚、菊石、层孔虫,微观海生无脊椎动物等也异常繁盛。陆生宏观无脊椎动物有蜗牛、昆虫等。陆生植物也开始大发展,出现了蕨类、石松、楔叶类、裸子植物等大量植物。蕨类有草蕨和树蕨,树蕨可高达12米;石松像现在的松树一样雄伟挺拔,高达40米;裸子植物中的银杏、苏铁、松柏和科达树等都是高大的乔木。当时的陆地一片翠绿、河湖满布、沼泽成群、草地如茵、森林似海,它们给成煤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所以鱼类时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期,特别是其中晚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其中有的煤层竟厚达120多米,形成这么厚的煤层需要2400多米厚的植物体,从这里您一定能想象出当时植被是何等的茂密。
泥盆纪生态复原图
在鱼类时代,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其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都极其繁盛。因此,它是地球历史上第一个生命全盛期。
长2.13米、石炭纪—二叠纪时的古蜈蚣复原图
石炭纪硬骨鱼:肉鳍鱼复原图
到了鱼类时代的末期二叠纪结束时,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惊天动地的灭绝事件,全球有90%左右的海洋生物、70%左右的陆地物种消失了。对于这次大灭绝事件,有很多解说,但令人比较信服的主流意见与恐龙灭绝的原因一样,是由小行星撞击造成的。因为在二叠纪末至三叠纪初的地层中也有一层含铱量很高的界线黏土。反过来想,如果不是突发大撞击事件,难道还有什么因素能够使地球上这么多的生物种群灭绝吗?在这次大灭绝事件以后,地球进入了恐龙时代。
石炭纪生态复原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