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将展出1025年船舶残骸,船舶残骸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
船舶残骸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残缺美。
像缺月、断臂维纳斯这样的残缺美,能唤起人的期待、联想,而这种期待、联想,又被这种特定的残缺现象规定了想象的方向,这种想象是一定往美的方向去努力的,因此,此种残缺美,是美在对更美的期待和想象,这样的期待和想象还平添了浪漫色彩。当人沉浸在这样的期待和想象中时,还会产生愉悦的感受。全部属于美的感性范畴。
这里用的词是残缺美,是一类现象的专指。当取消“美”,专说残缺,残缺则未必就美。一条小狗缺了一条腿,你当然可以想象它有一条腿,但是它不可能再有一条腿,此时,你因小狗行动困难,由此甚至会联想到自己要缺一条腿的艰难,此种残缺唤起的是对一个生灵的同情,规定了这种残缺唤起的是痛苦和难受,从而也就剥夺了“美”。
美学上是否存在完美的东西,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残月如舟,皓月当空,谁更美呢?李商隐诗说:“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这是可以随心境而变的。对于感性范畴的东西,还是让他多一些多元的解读为好。砂子,有成千上万种形状,据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砂子。如果你认定其中一种最合乎你对美的构想,那么,其他的都是残缺的。
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切完美无缺的东西,而残缺形态则会让我们夹杂着复杂的情感,想修复之意一直长存于心。但有些和艺术挂钩的东西,却因残缺而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渴望完美而不得,只能想象残缺复原后的样子,才让它们在不完整的形态下成了真正的“完美”。
比如全世界人们心目中残缺美的代名词——断臂维纳斯,但“维纳斯”也只是因为被有艺术眼光的人发现了,进而让大家知道了,才成为代表,“这也就是个艺术素养培养和熏陶的问题。
雕塑维纳斯是一个艺术品,本身就是供人在想象中欣赏的,因故而导致的残缺,反而更加刺激了人们的艺术想象,在富于想象的人们眼里,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月圆月缺皆美,美在不断的期待变化的观赏之中。
要讨论“残缺美”的价值,首先要搞清“残”的标准。真品中的“残”才能称为“缺”,能从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精神的依然存在,一件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绝对不会因为被损坏或有瑕疵而受到影响,相反,经过再修复或者再创作,它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那些残缺的、破碎的事物,总让人想哭,让心里放不下,一直萦绕在心头,令人揪心。当揪心的那一刻,会有一种比完整美更异样的美感,甚至来的更美一些。虽然那些美好的,完整的事物也能产生美,但是相对而言比较难。
残缺美,是美在对更美的期待和想象,这样的期待和想象还平添了浪漫色彩。当人沉浸在这样的期待和想象中时,还会产生愉悦的感受。全部属于美的感性范畴。
残缺美,其实并不存在,更多的只是我们对它们的尊重和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历史存留下来的残缺的艺术品,实在太多太多,只是有的被我们发现和保护,还有很多并未给予最好的尊重。残缺美,美的更像是历史,是文化,是对待古物追求探索价值的心。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