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观其行。读《鬼谷子》章节《反应第二》有感。
《反应第二》,是《鬼谷子》章节第二章内容,能放在第二也着实说明其重要。所谓“反应”,是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是反复试探,应是回应。
而 “ 听其言,观其行”, 是反映术的基本技巧。正如鬼谷先生所云:“说话办事要听其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意思是反应可以静听,也可以以己推人。若要知晓别人想法,必先通过某种言辞或行动,使对方开口说话,先用言语试探,投石问路。然从言语中体悟真意,如若不清楚,则在深入回过头探求,反复求证后将对方引向自己的言说目的。不得不佩服鬼谷先生的智慧,在今时今日依然能够对后世人及工作具有如此高效的指导作用。
鄙人从事教育事业十五载。是个孩子王,与稚子打交道较多。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能够让这些个脱离了最亲最信赖父母,来我身边服从我的差遣,接受我的理念,教其做人道理,能深信不疑并对我无比崇拜,并非易事。那么依赖最多的是什么?稚子弱小但不可小看,勿因其小而不尊,正是其理也。
对于小小的侄子幼童,用上鬼谷先生的,“ 听其言,观其行。” 非常适宜,日常教学生活,询问幼儿后,听其言语,知晓其心里状态。观其行,且看这些小人儿的行为举止,了解其心理状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徐徐图之,循循善诱,方能引起其共鸣,达到教育目的。针对个别言语行为有异孩子,因材施教,找其兴趣共鸣点,冠以理论辅佐,必定能够深入幼子内心,达到榜样力量。
幼儿园的工作,除稚子还有其父母亲人,良好有效的沟通,可使教学工作的延伸更加顺畅,因此高效沟通方式尤为重要。鬼谷先生的智慧又一次得到印证。
“ 人言者,动也;已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别人在讲话是动态,我们静默来听,是静态,别人动我静,别人说我们听 ,“ 说话办事要听其话外之音,察不言之言”。 找契机与家长交流,从家长言语中了解真实想法,注意目视家长,观其细微身体动作及态势语言、面部五官传递信息。诉求沟通结束后,重申一遍自己的理论观点和要表达的内容,如不确定,则在深入回过头探求,反复求证后将对方引向自己言说目的。尽可能当面沟通,掌握信息更明确,而如果要电话或者微信联系,则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思体察揣摩家长意思。
“故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间形也。” 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是从了解自己开始,人是有共性的,了解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若能这样做,我们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相并而行,一丝不差,我们掌握别人的言辞,就像声音与回响那样随声而得,用这种方法去探查别人言辞,就会不失毫厘地掌握真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与人言谈,只需言简意赅的说出与谈话对象共同的意愿话题,就能使对方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
与人沟通交往是门大学问,善用反应术,采用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听其言,观其形,并结合对方语境和身体动作,方能更快的达到高效快速的沟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