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沉睡在故宫多年的鬼画为什么至今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起西洋的油画注重写实,中国的水墨画虚实结合,别有一番风味,在宋朝年间,中国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其绘画吸收了隋唐无带的特点,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成为体系,彼此之间有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再加上大绘画家宋徽宗的大力推崇,构成了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中国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正是宋代画家张泽瑞所见的存世精品,技术了宋朝城市面貌和社会百姓生活状况,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
而在故宫,则存放这另外一幅宋朝时期的画作,叫做《骷髅幻戏图》,
这幅画为南宋的画家李嵩所创作,是一副名副其实的“鬼画”,内容有些诡异,至今让人看着有些摸不着头脑。画中心正是一个带着头巾,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他席地而坐,左腿曲折着地,而左手按住左大腿,右腿弯曲,右肘支撑着右膝,坐姿看上去十分的舒适。
因为他是骷髅,其肢体细节都表现得一清二楚,而右手则控制着一个提线木偶的小骷髅,骷髅的嘴巴都是微微张开,似乎在大笑什么。身后有一个妇女正在喂养孩子,而骷髅前面则吸引了一个小孩,他想要伸手抓住这个小家伙,动作神态顽皮而好奇。
但是他身后的妇女,应该是孩童的母亲,却惊恐地想要去阻拦,为什么这个母亲对骷髅会如此的畏惧呢?
李嵩给这幅图画取名叫做《骷髅幻戏图》,所描述的应当是一个流动的携家带口的提线木偶艺人的一场演出,但是那个艺人却被画成了骷髅的模样,有些让人不知其意味究竟如何。
这幅图是扇面册页的绢本团扇画,对幅则有王玄真书黄公望《醉中天》曲:“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寻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
在宋元时期,骷髅是一种常见的调侃隐喻和象征,无论是中国传统的道教和佛教,骷髅都有一定的意义,佛教徒认为,骷髅代表这寂灭,也象征着一个人涅槃,而道家则象征着“齐物”,在《庄子》意思就是:“万事万物永远都是有对立面的夫妻,如果只局限在一面,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后来宋朝画家们糅杂进了佛道教的理念,也开始在画中加入骷髅,代表着隐喻暗示。
有学者点评,骷髅骨架刻画准确,小儿形态生动,体现出了一种静与动的结合之美,结合但是南宋天下局势错综复杂的背景,李嵩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骷髅的骨架刻画清晰,基本没有遗漏人体关键结构,这说明早在宋朝时期,解剖学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对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倒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幅画在故宫沉睡多年,关于其猜测众说纷坛,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观摩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