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骨灰可制成"生命晶石"佩戴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5
28日一早,杭州的首位参与“生命晶石”体验的逝者家属张女士,将母亲的骨灰交给了制作人员。在特殊设备的处理下,骨灰被超高温细化成粉末状,然后通过熔融高压致密,冷却凝结成灰白色的晶石状圆珠。张女士表示:“我母亲生前喜欢青山绿水,也喜欢热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
28日一早,杭州的首位参与“生命晶石”体验的逝者家属张女士,将母亲的骨灰交给了制作人员。在特殊设备的处理下,骨灰被超高温细化成粉末状,然后通过熔融高压致密,冷却凝结成灰白色的晶石状圆珠。张女士表示:“我母亲生前喜欢青山绿水,也喜欢热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积极响应国家节地生态殡葬的号召,对亲人骨灰的保存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制作骨灰变晶石的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已故成年人的骨灰可以制成100至400粒晶石,其密度和硬度都高于骨灰,体积仅为原来骨灰体积的10%至15%。这些晶石可以存放于陵园,也可以居家安葬;可以回归自然,也可以随身携带。甚至可以选择制成挂饰或首饰。对于这种创新处理方式,人们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支持派”认为,愿意将亲人时常“带在”身边,就好像他们从未远离。网友“金陆滚色的兔小白”说:“与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让这份带着体温的美好继续下去。”然而,“反对派”则认为,入土为安是更好的选择。“把骨灰天天摆家里或带身上,难道不觉得瘆人吗?”网友“傻傻鱼儿水中游”说。
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表示,从“厚葬示孝”到“厚养薄葬”是节地生态葬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对生命的全新态度。她说:“我们要传承孝文化,也要让缅怀追思更加人文、科学、环保。”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沙力认为,节地生态葬并非简陋,而是需要通过宣传引导来扭转人们的偏见,使其变得更为高大上。节地生态安葬是必然的趋势,但需要循序渐进。杭州市殡葬行业协会秘书长蔡戴鹰指出,一些人会选择不保留骨灰的江葬或海葬。同时,选择生态葬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