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5
观看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后,第一集《燕过无痕》的前二十分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部纪录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剧情式”呈现,然而在戏剧性和记录性、代入感与厚重感之间存在平衡问题。以“燕哙禅让”这一段为例,剧情过于简略,感慨多于事实,对史料的引用不足,观点也仅

观看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后,第一集《燕过无痕》的前二十分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部纪录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剧情式”呈现,然而在戏剧性和记录性、代入感与厚重感之间存在平衡问题。以“燕哙禅让”这一段为例,剧情过于简略,感慨多于事实,对史料的引用不足,观点也仅是老生常谈。

对于观众而言,即使燕哙表现出极高的忧国忧民意识,其禅让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不明智的决策。片中的“共和之花”说法过于主观,缺乏实证支持。

在称呼问题上,太子的“姬平”这一称谓存在争议,战国中期或许会出现这一搭配,但对于王室而言,称“太子平”更恰当。而“从今天起燕国就不再是姬氏的了”这样的台词则显得不甚准确。

尽管王劲松、李立群两位演员的演技值得称赞,但剧情在某些部分的处理仍显牵强。

进入45分钟,影片的“燕昭王的王道思想”段落引起我的质疑。燕国是否为周王室召公后裔存在争议,用这种存在争议的考古证据作为论据,将燕国源流与周礼、王道和战争绑定在一起,无疑是过度牵强。

关于苏秦,影片依据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中说法,虽然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并未充分说明其局限性。正常纪录片应对此类新史料提出考辨说明,而这部作品则缺乏这一环节,显得不够严谨。

影片中对燕昭王与苏秦关系的演绎,明显借鉴了《裂变》中秦孝公与卫鞅的关系,以增强情感冲击力,但过度的脑补显得不切实际。

从第二集的预告片来看,赵国被描述为“烈乱”之国,与第一集强调的燕国亡于王道的传统形成鲜明对比。结合第一集的观点,影片的观点显得既陈旧又牵强,可能源于《大争之世》这部并非学术性强的小说。

这部纪录片以《大争之世》为名,采用小说式的手法进行创作,无疑存在问题。在专业性与创新性的平衡上,它似乎不够严谨,过于依赖外部作品的观点,缺乏原创性与深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siree.com/1/290947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