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宁静,便是幸福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
面对命运的沉浮多舛,可以谈笑自如。面对境遇的石破天惊,始终从容不迫。
《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曾感触颇深: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凡脱俗的趣味;
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心静,正是一种安身立命的通达,用释然淡定的姿态,在喧嚣浮躁中,教会我们懂得人生真正的强大。
心静则身安
佛经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白云禅师与方慧禅师对坐。方慧问:“听说灵喻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诗,你可还记得?”
白云答道: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法牢关锁,
一朝法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
方慧听后大笑数声,转身离去。
白云怎么也想不明白师傅大笑的原因,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数日之后,白云实在忍不住,一大早便去问方慧师傅那日为何大笑离去。
方慧听后笑着说:“你会背那首诗又有何用,最后还是逃不脱‘法牢关锁’而自寻烦恼。”
白云听后,豁然开朗。
常言道:心中有累,便是命中有累。细细品琢,确是如此。
人活一世,如白驹过隙。而生活与谋生,有时候偏偏背道而驰。
哪里是坑洼,哪里是荒野,哪里是丰收,哪里是叹息,这些人生纠缠在世俗烦恼中,深陷在纷繁困惑里,最终,所有感触落在心头。
说到底,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那是一个可以构建,可以调整,可以修复的地方。
白落梅说: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独特的修行。
修的是内心,修的是人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安谧意境。
《传习录》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对话:
有人问:“心沉迷于外物之中,该如何应对?”
王阳明答:“一个国家的君王修身正己,各个官员各司其职,天下便能安定。人心统帅五官,亦要如此。心静,则不为外物所动。”
古人称内心为心君,只因欲望皆由此处起,烦恼皆由此处生。心静,人定,才可天下安宁。
生命中,总有些东西是我们得不到的。
承认并接受生活中的美好与丰盛,悲伤与坎坷。用平静与释然的目光,洞察世间的温暖与凉薄。
心静,我们才得以在生活的泥泞中抽身,不显急躁。
心静,我们才可以在喧嚣中找寻自己,看破迷惘。
心静则智明
在豆瓣看到过一个帖子,网友讲述了自己从几近崩溃的情绪中一步步走出来,懂得平静处事的经历。
终于明白为什么喜欢那些面目平静、善于倾听、举重若轻的人了。
他们在人群中并不特立独行,光芒万丈,却越走近,越能让你感到安心的力量。
我们总是能够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别人的顿悟里,找到成全自己的方式。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内心的宁静,淡然却坚定,柔软却有力量。能够拉开距离,俯瞰人生;能够从容不迫,接纳自己。
演员倪妮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厚重的人生,往往都需要我们沉静自若。
这不是岁月积累下的世故,而是命运磨砺后的豁达,更是看淡波澜起伏后的智慧。
作家余秋雨在谈及文革那段苦难经历时,语速平和,面容淡定,姿态从容。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
这种平静,沉淀出一个人历经磨难后的高贵与智慧,境界与气度。如同一棵树的根,任凭风雨飘摇,依旧岿然不动。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生命漫长,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奔忙,在人间烟火中独守一份仰头看天的心境,视悲欢离合如四季更迭般注定,视荣辱得失如日升月落般平常。
心静,则智明。
在内心的平静中,我们学会思考,懂得沉淀,寻到方向。
在内心的平静中,我们认清自己,洗涤浮躁,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心静则福生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天,苏东坡调任密州知州。
当时密州因连年收成不好,盗匪猖獗。
因食物匮乏,身为知州的苏东坡有时也要以野菜充饥。
为此,官场上许多人对他的境遇充满同情。
然而,一年之后,苏东坡不但长胖了,已有的白发也逐渐变黑,令众人十分不解。
面对众多疑惑,苏东坡笑着说: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生活,有时绚丽的美不胜收;
有时,则残酷的令人不寒而栗。
而命运,却似乎总是偏袒那些遇事能够气定神闲,淡然自若的人。
佛家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浊恶世。
王阳明的弟子看到此处,问道:“既然我们身处这样污浊的环境,应该怎么办呢?”
王阳明答:“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 不易 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守正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无穷大的,它所包含的力量是无限的。
我们永远也想象不到内心所能承载的重量、达到的境界是在哪里。
写在最后:
人生这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
然而,生命终究是一场独特而私密的旅程,却不是一次令人焦头烂额的竞赛。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
能够承认当下并享受其中,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强大。
正如杨绛先生百岁寿辰时说:“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愿我们都能如此,在晦暗中依然有光华可看,在平静中,等待世间的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