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下一句是什么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5
这句话的含义为: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出处:《礼记祭义》选段: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

这句话的含义为: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出处:《礼记·祭义》

选段: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曾子的学生公明仪向曾子问道:“老师您可以说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这是哪儿的话,这是哪儿的话!君子的所谓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办的事办了,同时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过是能赡养父母罢了,怎能说是做到了‘孝’字呢!”

扩展资料: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传宗接代。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曾子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仁孝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祭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siree.com/1/243172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