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到我国空间站,“土”字闪耀太空,问天实验舱太阳翼好大
自7月24日发射后,“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我国“天宫”空间站的状态成为航天爱好者关注的焦点。日本一位航天爱好者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一瞬间,拍下了组合体在太空中闪耀的景象,宛如巨大的“土”字。这样的画面彰显了“天宫”空间站的卓越性能,正如民间所言,“土鳖不土,战斗力5”,确实令人赞叹。
从拍摄画面中,清晰可见“问天”实验舱拥有超过55米翼展的大型柔性太阳翼,相比之下,“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显得更为紧凑,长度仅20多米。至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太阳翼,几乎无法辨认。太阳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空间站的供电能力,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得知,“问天”的单片太阳翼长20多米,面积可达100多平方米,其发电功率高达18千瓦,日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度,足以满足家庭的空调用电需求。
更令人期待的是,“梦天”实验舱预计将在10月份发射并对接,与“问天”实验舱拥有几乎相同的太阳翼设计。届时,将把“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移到两个实验舱的末段,实现空间站的进一步扩展。同时,6组太阳翼均可根据阳光照射角度自动调整,创造出犹如直升机螺旋桨般的动态效果,极具科幻感。
日本网友对我国空间站的关心与日俱增,不仅拍摄到了“问天”实验舱发射火箭的末级状态,还准确预测了落区位置,显示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深厚兴趣。而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的末级残骸,最终安全落入预定海域,也有力回击了西方媒体关于空间碎片潜在危险的无端炒作。
国内网友也用便携式专业设备拍下了“天宫”空间站凌日的美丽景象,不仅捕捉到了“问天”和“天和”的太阳翼,连“天舟四号”的太阳翼也清晰可见。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只需提前了解空间站运行轨迹和过顶时间,即使使用单反相机也能拍摄到空间站的影像。
我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较低,位于约383.6千米的高度,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升轨到400公里左右,接近国际空间站。这一调整为后续的空间站结构“变形”铺平了道路。目前,“问天”实验舱仍与“天和”核心舱前向接口对接,因此空间站看起来仍呈“土”字形。不久之后,实验舱将通过转位机械臂的帮助,转到节点舱侧面,此时地面上将难以辨认其巨大太阳翼。直到空间站组合体恢复正常姿态,我们将看到一个近似“仔”字的构型。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对接与转位成功,空间站将展现出一个类似“卅”字的构型。
每一步经典瞬间,都值得被有心人在地面上记录。我们期待着每一次空间站的构型变化,每一次技术的创新,每一次人类探索未知的努力。每一次拍摄,都是对宇宙奥秘的一次探索,对科技进步的一次见证。希望未来,这样的记录能越来越多,让人类的航天梦想更加璀璨夺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