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萨尔追求个性、与迪安等人沿途搭车或开车横越美国大陆的故事。小说描绘了两种“垮掉”分子,一种是自我堕落,另一种试图在东方禅宗中寻找慰藉。作品中展现了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同时也呈现了辽阔大地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在路上》于1957年出版,受到毁誉参半的评价,但对60年代嬉皮士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教科书。
《在路上》描写了主人公萨尔与迪安等人的横越美国大陆之旅,探索了精神领域的追求,同时也涉及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作品中的角色穿梭于公路与城市之间,每一段行程都充满了孤独、忧郁、快乐和麻木。纽约、丹佛、旧金山等城市仅作为路上歇息的驿站,每当他们抵达一个地点,却发现梦想仍在远方,于是只有继续前进。萨尔曾在一次旅行中感叹:“啊,美好、温暖的夜晚,月光如水,搂着你的姑娘,喝喝酒,说说话,啐啐唾沫,简直是天上人间!”
《在路上》是一本属于年轻人的书,它以无与伦比的诱惑吸引着无数人上路。如今,“在路上”已成为一种追逐精神自由飞扬的符号,穿越了几代人,具有了普遍意义。背起行囊激动地上路,探求不可预知的旅途,似乎就可以“掌握开启通向神秘的种种可能和多姿多彩的历练本身之门”。它更像是一种自我标榜的仪式,鼓励人们探索未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激情。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垮掉派”生活的深刻描绘,成为了美国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尽管作品中的人物行为方式被认为是颓废的、消极的,但凯鲁亚克和“垮掉派”的行为方式在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在路上》可以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弗·斯科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列为美国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承诺的小说。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追求自我,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凯鲁亚克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实录”小说往往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挑衅性,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其疏狂漫游、沉思顿悟的人生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一种理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