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了铜镍矿、锡锑铟多金属和钨钼铋多金属资源的开发。通过研究和开发,成功实现了多灾源条件及特大采空区环境地下矿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贫镍硫化矿、贫锡多金属矿、复杂低品团伏位钨钼铋多金属矿的高效经济选别技术;以及富氧顶吹浸没喷枪熔池熔炼、羰基镍中压合成、无铁渣湿法炼锌提铟、低品位黑白钨混合精矿直接水冶、钼铋精矿直接提取铋和钼等一批重大新工艺、新技术。同时,研制成功了大型采矿设备,如200吨级大型电动轮、大型露天矿用挖掘机、大型地下铲运机和卡车等,以及世界最大的12.2×10.9m半自磨机和7.9×13.6m溢流型球磨机、320m3浮选机、Φ4.5×12m浮选柱、Φ1200×4500mm超大型永磁筒式磁选机、Φ600~750mm金属矿用大型旋流器、Φ1200~1300mm非金属矿用重介质旋流器等大型高效选矿设备。在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集团公司、湖南有色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等(特)大型矿业企业建设了多个有色金属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化工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以大型骨干化工矿山企业为引领,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化学矿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云磷集团攻克了胶磷矿选矿难题,建成了年产400万吨的浮选车间,在建年产450万吨浮选车间;宜化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介质选矿取得成功,建成了年产120万吨的生产车间;开磷集团利用磷石膏和废渣实现充填采矿;瓮福集团利用磷石膏制砖;湖北神农架矿业科技公司中低品位磷矿直接制酸工业试验成功,实现了我国磷矿资源由开采富矿向利用中低品位矿的转变,提高了磷资源的保障程度。
3. 黄金行业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推广伴生金属元素综合回收、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部分矿山达到了“吃干榨净”的水平。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氧化提金技术和原矿焙烧技术,国内已建立难选冶提金厂20多座,年产能超过了50吨。中国低品位金矿的开发技术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量过去被视为废石的资源得到利用,有的矿山入选品位已下降到0.2克/吨。新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使占全国黄金资源40%左右的难采、难选冶金矿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大量的“呆矿”变成了宝贵的资源。
4. 冶金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与冶金矿山采选冶、安全环保有关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如“复杂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高效节能大型矿山成套设备研制”、“难采选金属矿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矿区复垦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等。这些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安全结构与合理厚度研究”对工程实践中矿石的贫损控制及覆盖层形成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四系超厚流沙复杂地层大型斜坡道工程新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超厚流沙、强含水地层大断面斜坡道掘进的技术难题。
5. 非金属行业在“十一五”期间,非金属矿开采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高岭土地下开采的软岩支护和开采技术;高岭土露天开采砂型矿的水力开采技术;石膏厚矿体房柱法地下开采技术;石膏地下开采大面积采空区处理技术;金刚石岩管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技术等。选矿提纯技术方面,中国对鳞片石墨、萤石、高岭土、金刚石、温石棉等开发较早的重要非金属矿,大多进行选矿提纯,形成了成熟的专用设备和工艺流程。如鳞片石墨的多段磨矿、多段精选的生产工艺,最终精矿品位可达到98%,回收率也可达到85%以上。超细粉碎和精细分级技术方面,中国超细粉碎和精细分级技术发展较快,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产品能耗、耐磨性能、工艺配套和自动控制等综合性能显著进步。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中国对非金属矿尾矿的综合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地区发展亦不平衡。对石墨、高岭土、萤石、温石棉尾矿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回收有用的伴生矿物和有用组分技术,利用尾矿制造建筑材料技术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