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酒曲配方大全
1. 原料准备:选取优质的大麦和豌豆,按60%和40%的比例混合,并粉碎成细粉,确保20孔筛的细粉占20%至30%。
2. 踩曲:将粉料与水混合均匀,踩制成圆形的曲坯,确保曲坯的含水量在36%至38%,同时要求曲坯表面平整、内部饱满。
3. 入房排列:将制好的曲坯放入预先调节至15至20℃的曲室内,地面铺设稻皮,曲坯之间保持2至3厘米的间隔,每层放置芦苇秆,共放置三层曲块。
4. 长霉:封闭曲室,随着时间推移,曲坯表面会出现霉菌斑点。大约经过36至37小时,品温升至38至39℃,此时需控制升温速度,确保上霉过程良好。
5. 晾霉:将曲坯表面的温度降至38至39℃,打开门窗进行排潮降温,并将曲坯上下翻倒一次,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并固定成形,这一过程称为晾霉。晾霉期间,避免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持续2至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由三层增至四层和五层。
6. 起潮火:晾霉完成后,再次封闭门窗,进入潮火阶段。品温升至36至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至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至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交替开启,品温起伏,经过4至5天,曲坯温度从38℃逐渐升至45至46℃,进入大火期,曲坯层数增至七层。
7. 大火(高温)期:在这一阶段,微生物菌丝从表面向内部生长,水分和热量从内部向外散发。可以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至46℃的高温7至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后,有50至70%的曲坯已成熟。
8. 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从44至46℃降至32至33℃或更低。后火期持续3至5天。
9. 养曲:后火期结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至30℃进行养曲。
10. 出房:将养曲后的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药小曲的制作方法。
1. 原料准备:使用生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并添加中草药粉末和种曲母。
2. 浸米:将大米加水浸泡3至6小时备用。
3. 粉碎:将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通过180目的细筛进行筛选。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