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哪几位谋士能够成大业,若和诸葛亮相比孰高孰低
若论三国谋士,大多都首推卧龙凤雏,正所谓“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罗贯中老先生这么推崇这二位,所以后人几乎都认为这二位就代表三国时谋士的最高水平。
然而,最终安了天下的老曹家可不这么认为。众所周知,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这五人为曹孟德鞍前马后谋定天下,功不可没。
那么这五人分别都是谁呢?他们又缘何能成为这五大谋臣呢?咱且慢慢看过去。
新三国郭嘉
郭嘉,字奉孝。若论知名度后面几位都无法与其相比,只因曹操每逢败仗都要叹“若郭奉孝在,我安有此惨败”。你若问郭嘉厉害不厉害?废话,他当然厉害。
郭嘉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十胜十败论》,此论列了十条袁绍必败曹操必胜的原因,为曹操确定了短期与长期的策略,也因此奠定了自己核心军师的地位。在灭吕布的最后关头,曹操见兵疲将乏要撤兵,紧要关头郭嘉献策急攻,最后破城擒杀吕布。
而且郭嘉还有一条别的谋士都没有的优势,就是他跟曹操关系好。好到“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好到曹操亲口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了解曹操,而多疑的曹操也真心信任郭嘉,君臣同心,年轻的郭嘉看似前途无量。
然而俗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公元207年郭嘉在平定北方的路上,因病去世。曹操在郭嘉的令堂痛哭流涕,此后无数次感慨:如果郭奉孝在就好了…
后世多凭这句话来猜测,若郭嘉没有早逝会建立怎样的功勋?还会不会有司马懿的戏份?他比之诸葛又如何?就在这些没有答案的疑问中,郭嘉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直比诸葛孔明。
贾诩游戏形象
贾诩,字文和。先吐个槽,新三国里面尽然没有贾诩的戏份,这么重要的角害得我都找不到图…
这个人是有点争议的,大家都说贾诩在投了曹操之后,除了把曹丕扶上位就没有其他存在感了。而投曹操只前,先是献计李郭二人反攻长安,后又投到张绣麾下还曾两次打败曹操。所以说这个人其实跟曹操是一路人,他们心中没有那一套仁义道德,他们的信条就是为了自己,跟这谁不重要,建功扬名就行了。
而且不像二荀的默默无闻,不像郭嘉英年早逝,作为一个谋臣他该有的都有了,最终还寿终正寝,死后还被封位列三公,此生也应该无憾了。
新三国荀彧
荀彧,字文若。相比于贾诩跟郭嘉,二荀的名气或许是最小的,但他们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而且自曹操起兵以来,荀家二人就跟着曹操了。
先说荀彧,此人多数时候都是坐镇后方,统筹后勤。或许最亮眼的一次表现就是曹操征徐州时的兖州之乱。在荀彧的努力之下保住了兖州三城,等到曹操率兵回援一举击败吕布保下了大本营。
而更重要的是荀彧为曹操举荐了许多人才,上面所说的郭嘉与荀攸二人都是荀彧所荐。在献计,密谋,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也是荀彧一手举荐的人才。荀家二人一人坐镇后方,一人随军献计。荀攸就是那个跟随曹操为其谋略献策之人。
荀攸一生所鲜大多都是奇策。征吕布时荀攸献计用水攻,结果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献计声东击西,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在曹操征战一生中多次进献奇计助其取胜,被曹操成为“谋王”。
新三国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要说诸葛亮这一生的宿敌,这个人当之无愧了。两次北伐都被此人拦下。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应该说既生亮,何生司马懿啊。
其实司马懿出场的时候,已经是曹操生涯的后期了。仅仅几次接触曹操就察觉到此人有雄心大志,不是甘为人臣的角色,嘱咐曹丕要堤防他,结果曹丕这个老实人到死都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好人。
不过司马懿在曹魏还没有势衰的时候确实做了实事,以一介谋士身份领兵作战并且著有功劳的,纵观三国也只有周瑜,诸葛亮这三人而已。
而且司马懿把曹操这套也是学到家了,至死都没有光明正大的夺了曹魏的天下。就像曹操至死都没有篡了汉室一样。
新三国曹操
这曹魏五大谋士,以郭嘉开始,以司马懿结束。这二人都有足矣匹敌诸葛孔明的才智,一早一晚,在这三国乱世,也终于留下了自己的名声。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