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江|城市设计的远见与近观——绿色低碳、空间正义

游戏之家 游戏资讯 2024-12-04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开发控制、建筑设计的重要方法,肩负着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责任。面对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挑战,社会主要矛盾与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李晓江教授在厦门城市设计周上指出,城市设计需具备“远见”与“近观”。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关注当前社会基本需求的差异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开发控制、建筑设计的重要方法,肩负着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责任。面对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挑战,社会主要矛盾与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李晓江教授在厦门城市设计周上指出,城市设计需具备“远见”与“近观”。在展望未来的同时,关注当前社会基本需求的差异性,特别是在绿色低碳与空间正义的背景下,城市设计应以社区为切入点,采用理念与技术双重手段推动去碳,并关注包容和公平。在城市更新中,强调居民共同参与的重要性,推动机制创新,确保城市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和谐统一。

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问题,规划师与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绿色低碳与空间正义成为跨越陷阱的核心议题,涉及发展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差异化处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李晓江教授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使得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方向产生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设计不仅需要前瞻性的规划,更需要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分歧与需求不均等,以促进公平与包容。

城市设计在存量时代面临的挑战复杂多变,面对年久失修的住房与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城市更新需抛弃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转向绿色低碳与社区绿色更新,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城市应关注社区绿色更新,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不同社区的碳排放差异,探索绿色技术与绿色生活方式的结合,以实现碳中和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如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与哥本哈根世界最环保城市的实践,中国城市设计应借鉴其经验,通过绿色技术的集成与社区多样性的构建,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城市更新的关键在于“存地留人”的理念。北京的更新模式,即平房区、老旧小区与危旧楼房的更新,采用共生院模式,尊重居民意愿,实现自愿退租与换租,政府与平台公司进行修缮与更新,成本合理共担。通过引入商业与旅游业增长,提升区域功能,实现空间增值,同时促进人口流动与社区融合。在制度创新方面,北京的经验强调渐进的微更新方式,强调居民参与与成本共担,明确政策边界,统一更新模式与政策,以促进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制度与理念的更新。北京的城市更新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强调从走人到留人、从经济账到综合账、从土地出让到建筑与场所运营、从保留肌理到保留建筑、政府托底与市场适度的结合。通过总结这五点启示,中国城市设计应关注城市发展阶段与需求差异、人群差异、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推进制度变革,以实现存量利用与有机更新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isiree.com/1/152488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