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进步的意义
德国文学的进步在戈特舍德的主张中初见端倪,然而在18世纪40年代,瑞士的博德默和布赖丁格挑战了他的观点,引发了启蒙运动内部的深刻辩论。这场争论围绕着是以法国高乃依和拉辛的法国模式为榜样,还是以英国弥尔顿的英国风格为典范。这场争论展现了启蒙运动的快速演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德国文学在民族特色方面的缺失。
反对戈特舍德的阵营包括他的学生,如“不来梅杂志同人”。他们于1744年创办的《理智和机智的娱乐新论》月刊,标志着启蒙运动的新阶段。拉伯纳、盖勒特和约翰.埃利阿斯.施莱格尔等作家为杂志撰稿,他们的寓言和戏剧创作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尽管早期启蒙运动在戏剧上的成就有限,诗歌却成为其重要成就领域。金特和克洛卜施托克作为诗人,他们的作品分别标志着文学时代转变和诗歌创新,对后来的“狂突进”运动影响深远。
维兰德作为启蒙运动的小说家,他的《阿迦通的故事》是德国教育小说的先驱,提出了“和谐的人”的理念。然而,他和莱辛等作家一样,不得不在宫廷中寻求生存,反映了18世纪德国作家的普遍困境。莱辛尽管为作家独立地位而奋斗,但并未成功。他的著作,如《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丽雅.伽洛蒂》和理论作品《拉奥孔》等,对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70年代,狂突进运动兴起,哈曼和赫尔德的思想影响了歌德,后者成为运动的旗手,而赫尔德则是精神领袖。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的斯特拉斯堡会面,标志着运动的正式开始。《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狂突进的标志性作品,歌德的影响催生了一批如克林格、瓦格纳等戏剧家的崭露头角。席勒等人在作品中直接挑战封建制度,提出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尖锐批判。
总的来说,德国文学的进步体现在启蒙运动的深化、诗歌与戏剧的创新,以及狂突进运动对个人自由和现实批判的强调。这些作家和作品共同塑造了德国文学的独特面貌,并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仍处于分裂状态,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