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1关口,续创2020年6月以来新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如利率、出口、经济前景等,与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元的强弱紧密相关。美元的强弱,作为相对概念,意味着当美元走强时,即便我国内部环境不变,人民币也可能会走弱。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关键在于内部因素,而短期内,美元自身的走强成为主导性因素。
美元走强主要源于美联储为控制通胀进行的连续加息。在连续加息的背景下,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支撑美元走强。尤其是美联储加息75个BP,市场预期年内将继续加息125个BP,进一步推动美元迅速走强,非美元货币则迅速走弱,人民币也不例外。
在全球高通胀及能源危机背景下,美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远低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对美元产生支撑。欧洲成为俄乌冲突的主要受害者,也成为此轮危机中被美国收割的对象。中国受益于强健的产业链基础、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相对平稳的能源价格,制造业的出口供给能力和出口价格具有相对优势,出口份额逆势扩张,成为此轮危机中的受益者之一。
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支撑,除了对美元贬值外,对欧元、日元等货币也能保持强势。展望未来,受欧美经济体衰退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可能逐步回落,但受益于东盟的中间品进口需求和美国为应对通胀调降关税,出口仍会保持较强韧性。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的影响。中美货币政策方向调整成为区分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节点。只要中美货币政策一个宽松、一个收紧,人民币汇率就可能延续对美元贬值的趋势。然而,当两国货币政策出现转向,或者是中国因稳增长见效停止降息,开始回归货币中性,或者美联储因通胀受控停止加息,甚至开始降息刺激经济复苏,市场预期将发生改变,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强力支撑,改变人民币对美元单边贬值的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元强弱与全球能源危机的走势密切相关。随着冬季能源需求高峰来临,能源问题难以短期内得到实质缓和,美国经济的避险属性较强,经济韧性更强,美联储货币加息空间更大,对美元汇率形成更强支撑。能源危机缓解后,支撑作用消失,美元可能走弱,人民币相对走强。
总的来说,中国稳增长终将见效,美国控通胀终将见效,全球能源问题也将过去。短期内的人民币贬值趋势不会太久,不必过度担忧。美元指数走强是此轮人民币走弱的重要诱因,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是主要影响因素。中美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尤其是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和美国通胀受控后的货币政策调整,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改变人民币对美元单边贬值的趋势。能源危机的缓解也将推动美元走弱,人民币相对走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