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西班牙1780年‘卡洛斯三世’双柱银币一枚,不知道市价多少
1. 确是如此,真实性可以从硬币的包浆、颜色、边齿和图纹清晰度来判断。
2. 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生产的“双柱”银币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已流入中国。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记录,从1681年至1833年,输入中国的白银超过6800万两,相当于1亿枚银元,其中大部分是“双柱”银元。然而,由于清朝对外赔偿等原因,现存数量极少,因此备受收藏家青睐。
3. 西班牙“双柱”银币有两种类型:“双球”和“人头像”。1732年开始铸造前者,1772年开始铸造后者。传说中,欧非两洲原本相连,被大力士海格立斯分开。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峰被称为海格立斯柱,这就是“双柱”名称的由来。柱上有卷轴缠绕,形成S形,S加上两个竖杠表示“元”字,而卷轴上的拉丁文“PLVS VLTRA”意味着“海外还有天地”。两柱之间有两个球,象征着要征服全球。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托德西利亚条约》,以西经48至49度为界,以东属于葡萄牙,以西属于西班牙。
4. “人像”银元有查理三世、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个版本。1772年至1789年铸造的是查理三世币,正面人像右侧刻有“DEI·GRATIA”,左侧为“CAROLUS·Ⅲ”,意为“蒙神之恩查理三世为西班牙国王”。尽管铸造的是查理四世的字,但形象是查理三世的。1790年只铸造了四世币。1791年至1808年铸造的四世币,文字与前者相同,只是将III改为IIII。1808年以后,人像左侧的文字改为“FEDIN·Ⅶ”,即费迪南七世。
5. 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5年停止铸造“双柱”,改为铸造“鹰洋”。“双柱”银币的背面,两柱之间的皇冠下是盾徽,盾徽中央是三朵百合花;两个斜角对称为立狮,代表亚拉冈王国;古城堡,表示卡斯提王国。背面从右至左的文字为“HISPAN·ET·IND·REX”以及“8R”等,意为西班牙及西印度群岛国王(1492年哥伦布误以为这里是印度附近的岛屿)。R代表货币单位里亚尔,M上方有一个小圆圈,表示墨西哥。
6. “双柱”银币为不规则圆形。实测5枚硬币,最大直径在38.3至40毫米之间,厚度在2.1至2.5毫米。理论重量为27.07克,实际测量重量在25.2至27克之间。边齿设计为火焰和圆圈相间的凸形花纹。含银量为903‰。
7. “双柱”并非西班牙本土制造,1519至1521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发现了大银矿,自1732年起在墨西哥大量铸造“双柱”。此外,西班牙的殖民地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委内瑞拉、秘鲁等国也铸造了“双柱”银币。
8. 鉴于西班牙银元的价格差异很大,品相完整的银元根据市场行情一般定价在300至1800元之间(2010年数据)。具体价格取决于品相和版别。
9. 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班牙银元因其质量优良,深受欢迎,被广泛使用。《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中采用西班牙银元作为货币单位。后来,白银外流,外国银元短缺,只能以银两赔偿,银两成色和重量不一,需要换算,增加了复杂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权中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